拨开电力体制改革“迷雾” 输配分开正式提上日程
为了提高发电效率,带来电力经济的有效性,2002国务院发布了《电力体制改革方案》,正式开启了我国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的序幕。提出"厂网分离、主辅分离、输配分开、竞价上网"的电力体制改革方向,期望通过打破电网垄断,改变现行的电力运行模式。
但由于随后发生长时期电力供应紧缺和市场煤计划电矛盾,竞价上网无法实施,电网输配电利润奇高,有专家测算高达39%,而输电线损率只有6%至8%,煤电运紧张时出现了用汽车远距离运煤、以消耗优质汽油柴油运劣质能源煤的奇观。
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《对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》中明确提出:"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力建设,支持民间资本以独资、控股或参股形式参与水电站、火电站建设,参股建设核电站。进一步放开电力市场,积极推进电价改革,加快推行竞价上网,推行项目业主招标,完善电力监管制度,为民营发电公司平等参与竞争创造良好环境。"今年6月中旬,电监会和能源局也相继发文表示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力领域,并要在并网方面给予支持,并且能源局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网建设。
电力改革启动十年之际,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,国家发电、输电供电能力都有明显增长和加强,但是电力体制却无实质变化,输配分开停滞徘徊,国有公司依然垄断电力市场。最近几年,煤电矛盾不断加剧,发电公司频现亏损,局部"电荒"此起彼伏,社会各方面对电力体制改革问题议论颇多,现行的这种电力体制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、促进节能减排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重大障碍。面对民间对电网垄断接二连叁的指责,电力改革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,要求电网公司打破垄断、输配分开、调度独立,实现电力市场竞争和电价市场化的呼声越来越高。
当前这种形势下,我国电力体制目前最突出的矛盾是,由于电力法规定了电网公司拥有独家买卖电的特权,加之所有电价均由政府管制,使电力市场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,即发电公司和电力用户无法进行市场直接交易,市场机制基本失灵,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均不能及时合理调整,电价水平及上下游产物比价关系被人为扭曲。
因此,输配分开、配售分开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点,这也与国务院2002年发布的《电力体制改革》中"厂网分离、主辅分离、输配分开、竞价上网"的目标相吻合。
然而当前各方专家却对是否继续推行"输配分离"各执己见,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张正陵认为,电力改革的实质就是为了降低电力供应成本、提高电力供应效率以及电力系统的安全性,而输配分开恰恰会提高电力成本,也不会解决电力中间成本问题。在他看来,电力自然垄断是不可避免的,如果打破这个垄断一定会降低效率。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也坦言道,输配分开原来设计的太理想化,如果把电网拆成七八块,电网间互相调电将会更难协调。目前煤、电、铁路运输均出现缓和,煤价下跌、铁路运量减少、用电量增速趋缓,有专家提出实行合同煤市场煤并轨,但周大地坦言并轨也有问题,电力体制不改革,并轨不可行。必须先电力改革。
尽管业内专家对于输配分开存在不同看法,国家电监会在4月份公开表示,电力体制改革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依旧是&苍产蝉辫;"稳妥实行输配分开",输配合一的体制已经成为制约各项改革推进的主要因素,输配环节的分开工作已正式提上议事日程。
目前要打破电网垄断、建立电力市场的关键点是创造条件建立电力"多买多卖"格局,使发电公司能与用户直接交易,通过竞争形成电价,电网公司只承担输配电功能并收取相应过网费,要达到这一目标,大致有叁种途径:输配分开、配售分开、调度独立。
然而从电力改革的这十年可以看出,这叁种途径都会对目前电力行业的既定利益格局产生冲击,改革风险和成本较高,不利于平稳过渡,也将使改革决策难以形成共识,从而延缓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。
鉴于目前国内电力体制改革的现状,为促进新一轮电力改革能尽快平稳起步,在改革初期应当权衡各种措施的利弊,采用相对温和、渐进的办法。首先将电力交易机构从电网中分离出来,再对现行电力交易、购售电资质、电价等进行制度性调整,为电力"多买多卖"创造政策条件。根据电力发展需要和市场发育程度,循序渐进、因地制宜,适时推行调度独立、输配分离、配售分开等改革,平稳有序的推进电力体制改革。